這樣的“花式”預防多多益善
據國際勞工組織估算,全球每年因工傷事故和職業病死亡的人數超過200萬,帶來的經濟損失,約占全球國民生產總值的4%。這些事故中,8成以上由人為原因造成,且多數可以避免(2020年8月5日《新華日報》)。因此,做好工傷預防非常重要,可以有效減少工傷事故和職業病發生、保障勞動者的生產安全和生命健康。
近年來,深圳市創新工傷預防機制,“花式”做好工傷預防工作,多舉措推進工傷保險從以事后補償為主向事前預防和事后補償并重轉變,提高了企業和職工的安全健康意識,有效降低了工傷事故和職業病發生。其中,工傷事故發生率由2016年的0.25%降至2019年的0.21%,降幅達18.07%(工人日報2020年11月30日)。
過去,從工傷保險基金列支的工傷預防項目,主要由政府部門推動實施,企業處于被動接受工傷預防服務的地位。深圳今年首度明確企業可自主申報,符合條件的最高可以申請到65萬元的項目經費,讓缺乏直接使用工傷預防經費的企業,有了更好的開展工傷預防的機會。深圳還實行工傷保險浮動費率,對工傷事故和職業病多發的企業上調費率,對不發生或少發生工傷事故、職業病的企業下調費率。浮動費率實行后,深圳工傷保險平均費率水平,在基準費率的基礎上下降了20%左右,僅去年就為參保單位減負3.84億元。
安全生產和職業病防治的主體責任在企業。深圳的眾多企業,為了讓工人從被動的“要我預防”轉變為主動的“我要預防”,采取多種方式,提高職工的安全健康意識。深圳建安公司設立了安全標兵獎勵,發現安全隱患并及時上報的工人,可獲得生活用品、餐券等獎勵;深圳順絡電子公司將過去發生過的工傷案例進行復盤,制作成相關教材,對所有新入職員工開展安全培訓,并在車間、食堂安裝電子屏,每天輪播風險源防患、工傷事故案例等視頻,讓員工耳濡目染,提高了他們的安全意識。
工傷預防,深圳打的是一套“組合拳”:有宏觀政策的引導和調控,有企業主體作用的發揮,有廣大勞動者的積極參與。幾方握指成拳,共同發力,構筑起了一張全方位、立體式、多層次的預防大網,從源頭上減少了工傷事故的發生。
“積羽沉舟,群輕折軸”。工傷預防,要從細微處做起、從點滴小事做起、從源頭管控做起。防范越到位,受傷的職工就越少。深圳的這些做法,值得稱道。守護勞動者的職業健康,期待多一些深圳這樣的“花式”工傷預防。 (何應洋)
信息公告